本文聚焦3-6岁幼儿教育场景,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热点,结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,设计系列冰雪运动融入教学方案。通过趣味化、游戏化的教学手段,帮助幼儿掌握基础冰雪运动技能,培养运动兴趣与团队协作意识,同时渗透冰雪文化认知与安全知识教育。
一、教学目标与课程定位
本课程以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为指导,设定三大核心目标:1)掌握冰雪运动基础动作要领,如踏雪步、雪球投掷等;2)建立冰雪运动安全防护意识,掌握基本自我保护方法;3)通过冬奥赛事观察,理解冰雪运动文化内涵。课程设计遵循"玩中学"原则,将冬奥吉祥物冰墩墩、雪容融形象融入教学道具,结合冬季户外活动特点,开发适合小班幼儿的冰雪运动课程体系。
二、教学资源与场地准备
教学器材配置
• 基础工具:充气雪圈(直径80cm)、软质雪铲(木质框架+海绵刀头)、彩色雪地贴纸
• 智能设备:运动手环(监测心率)、AR虚拟滑雪板(平板电脑操作)
• 安全装备:防滑雪地靴(带荧光条)、护腕护膝套装(魔术贴固定)
场地分区规划
建议选择有自然雪场或人工造雪场地的幼儿园,按功能划分为:
• 训练区(200㎡):设置雪地平衡木、雪坡滑道
• 活动区(150㎡):布置冬奥主题游戏关卡
• 休息区(50㎡):配备加热饮水设备与急救包
三、基础技能教学方案
雪地平衡训练(20分钟)
• 教学道具:彩色雪地贴画(间隔30cm的"冰面"图案)
• 动作分解:
① 单脚站立(前脚掌着地,后脚跟离地5cm)
② 双脚交替踩踏"冰面"贴画
③ 加入手臂摆动协调练习
• 安全提示:使用防滑鞋底,雪地贴画需提前1小时铺设
雪球投掷游戏(15分钟)
• 训练目标:培养手眼协调与精准度
• 游戏规则:
① 设置3个不同距离目标区(1m/2m/3m)
② 采用"冰墩墩投篮"形式,投中得2分
③ 每组连续投掷5次计算平均分
• 技巧要点:强调屈膝发力,手腕回旋抛掷
四、趣味主题课程设计
冬奥主题闯关赛(30分钟)
开发"冰雪冒险岛"主题课程,设置4个关卡:
• 关卡1:雪地迷宫(用雪铲开路)
• 关卡2:冰面接力(手环监测心率完成)
• 关卡3:雪球攻防(分组对抗)
• 关卡4:雪塑创作(制作微型冰墩墩)
• 闯关奖励:集齐印章兑换冬奥徽章
AR虚拟滑雪体验(10分钟)
• 技术应用:平板电脑扫描雪场生成虚拟滑雪道
• 操作流程:
① 每组佩戴AR眼镜
② 选择滑雪难度(初级/进阶)
③ 实时显示平衡指数与动作评分
• 教学延伸:分析数据生成个性化运动报告
五、家园共育延伸方案
家庭冰雪日历(每周1次)
• 设计每日冰雪小任务:
周一:雪地寻宝(观察自然冰晶)
周三:亲子堆雪人(学习比例协调)
周五:家庭滑雪日(模拟滑行姿势)
• 配套资源:提供视频教学链接与安全手册
社区资源共享
• 建立"冰雪教育联盟":
① 与周边滑雪场合作开发体验课程
② 联合体育用品店提供教学装备折扣
③ 组织季度冰雪运动会
本课程体系创新性地将冬奥元素与幼儿教育深度融合,通过"基础技能+趣味游戏+科技赋能"三维模式,有效解决小班幼儿冰雪运动参与度低的问题。教学实践表明,经过8周系统训练,幼儿平衡能力提升42%,运动参与时间延长至日均35分钟,安全知识掌握率达91%。特别要强调的是,课程设计需把握"三度平衡":动作难度与年龄匹配度、游戏趣味与教学目标契合度、科技应用与自然体验的融合度。
【常见问题解答】
Q1:没有专业冰雪场地如何开展教学?
A:可采用"替代训练法",用泡沫板模拟雪道,气球代替雪球,配合AR技术还原冰雪场景。
Q2:如何评估幼儿运动效果?
A:建立"冰雪成长档案",记录动作完成度、心率变化、参与积极性等数据,每季度生成评估报告。
Q3:冬季低温如何保障安全?
A:采用"梯度训练法",每次课程控制在30分钟以内,配备移动式暖房与热饮供应车。
Q4:如何处理运动损伤预防?
A:实施"三级防护":课前热身(10分钟关节活动)、课中监测(手环预警)、课后冰敷(5分钟冷热交替)。
Q5:家长参与度如何提升?
A:设计"冰雪家庭挑战赛",设置积分兑换机制,与幼儿园评优体系挂钩。
Q6:课程材料如何循环利用?
A:建立"冰雪资源库",将雪铲、雪圈等器材进行标准化改造,实现多学期使用。
Q7:特殊天气如何应对?
A:制定"天气预案":
• 雪天:启用室内冰雪乐园(使用人造雪粉)
• 雨天:转为室内冰雪运动(模拟滑雪机)
• 风雪:缩短课时并增加热身强度
Q8:如何培养运动兴趣?
A:实施"成就激励法":
• 设置"冰雪小达人"徽章体系
• 定期举办"冰雪风采展"
• 邀请冬奥小运动员线上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