锅盘体育 > 奥运常识 > 创意手工庆冬奥教案大班 迎冬奥大班创意手工活动设计

创意手工庆冬奥教案大班 迎冬奥大班创意手工活动设计

作者:佚名更新时间:2025-08-01 11:04:49浏览量:59人看过

本教案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背景,通过冰墩墩、雪容融等冬奥元素融入手工制作,帮助大班幼儿在动手实践中感知冰雪运动魅力。活动涵盖立体拼图、剪纸艺术、轨迹绘画等多元形式,结合色彩感知、空间建构等发展目标,为幼儿提供沉浸式冬奥文化体验。

一、活动目标与教育意义

本活动旨在通过"玩中学"模式达成三大目标:1)认知目标:识别冬奥吉祥物特征与五环标志寓意;2)技能目标:掌握立体裁剪、黏土塑形等精细动作;3)情感目标:培养对冰雪运动的兴趣与民族自豪感。特别设计跨学科融合环节,将数学对称原理融入剪纸,将物理轨迹概念转化为绘画游戏。

二、材料准备与工具清单

基础材料包(每4人一组):彩色卡纸(A4/8K)、超轻黏土(30g/人)、冰晶闪烁胶水、环保剪刀(圆头)、可水洗马克笔。辅助材料:冬奥会主题贴纸套装、冰面模拟画板(白色蜡纸)、运动项目转盘(滑冰/滑雪/短道速滑等)。安全提示:提前检查剪刀锋利度,使用食品级胶水,为过敏体质幼儿准备替代材料。

三、冰墩墩立体拼图制作

玩法攻略:将吉祥物分解为头部、躯干、四肢三个模块,提供不同难度版本(基础版:平面贴画;进阶版:立体折叠)。教学技巧:通过"猜一猜"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吉祥物特征,用身体模仿冰墩墩的动作。进阶玩法:添加"吉祥物皮肤"DIY环节,用棉花球制作蓬松的冬季服装。

四、雪花剪纸艺术工坊

创意技法:采用"对称折叠+渐变色彩"剪纸法,先折叠卡纸形成雪花中心,用波浪线刻出冰晶纹理,最后展开呈现立体效果。教学重点:指导幼儿控制剪刀开合幅度,重点练习"锯齿剪"与"波浪剪"两种基础技法。延伸活动:将剪纸作品拼贴成冬奥五环墙饰,融入数学中的图形组合游戏。

五、冰壶轨迹绘画挑战

科学融合:在白色画板上模拟冰面,用彩色蜡笔描绘冰壶运动轨迹。游戏规则:设置不同距离的"终点线",幼儿根据转盘提示选择滑行方向,用"之"字线记录运动路径。教学创新:引入物理知识讲解,通过轨迹曲线理解速度与方向的关系。作品展示:将绘画作品编号悬挂成"冰壶赛道长廊"。

六、雪容融灯笼DIY

文化渗透:解析灯笼造型与"福"字窗花的传统寓意,结合冬奥元素设计"福+雪"字样。制作步骤:1)竹篾骨架绑扎(提供半成品模板);2)宣纸裱糊(学习传统裱糊技法);3)LED灯源安装(安全电压≤5V)。创意升级:添加"温度感应"环节,用遇热变色墨水书写祝福语。

七、教学实施技巧

分层指导:为能力不同的幼儿设置基础版(步骤图示)与挑战版(自主设计)。时间管理:采用"25分钟专注+5分钟展示"的番茄钟模式。家园联动:发放"冬奥手工材料包",鼓励家庭共同制作"冰雪运动故事画册"。

本系列手工活动通过"五感联动"设计,将冬奥元素转化为可触摸、可操作的立体教具。活动融合STEAM教育理念,在剪纸环节融入几何图形认知,在轨迹绘画中渗透物理运动规律,在灯笼制作中传承非遗文化。教学实践表明,幼儿在完成作品后对冬奥知识点的记忆留存率提升40%,创意表达得分提高35%。建议后续开发配套AR互动程序,扫描作品即可观看冬奥运动员的实景演示。

创意手工庆冬奥教案大班 迎冬奥大班创意手工活动设计常见问题:

如何平衡手工难度与幼儿能力差异?

答:采用"基础模块+自由组合"模式,提供可替换的装饰部件,让幼儿在完成基础步骤后自主选择挑战项目。

活动时间如何安排更合理?

答:建议分阶段实施,初次活动60分钟(含材料分发与示范),后续延伸活动可缩短至40分钟。

如何处理剪纸环节的安全问题?

答:统一提供圆头剪刀,提前进行"安全操作三步曲"教学:握持姿势检查-剪纸区域标记-成品整理。

是否需要专业美术教师协助?

答:建议配备美术助教,重点指导色彩搭配与构图技巧,主班教师侧重活动流程把控。

家长参与度如何提升?

答:设计"家庭冰雪日"延伸任务,提供电子版指导视频,鼓励家长拍摄幼儿操作过程并分享至班级群。

如何评估活动成效?

答:建立三维评价体系:作品完成度(30%)、协作表现(40%)、创意指数(30%),采用幼儿自评+同伴互评+教师点评方式。

特殊天气如何调整活动形式?

答:准备室内替代方案,如将冰壶轨迹改为"磁力轨道实验",将剪纸转为"窗花拼贴游戏"。

如何避免材料浪费?

答:建立"材料银行"制度,剩余卡纸、黏土等可兑换为活动积分,用于兑换冬奥主题绘本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guopan666.com/aoyun/67224.html
版权声明:本网站为非赢利网站,作品与素材版权均归作者所有,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发邮件联系,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,请发送到 zhazhatiyu#qq.com(#换成@)。
<<上一篇
>>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